區域物流的宏觀研究體系
發布于:2011/8/29 來源:m.cdn87.com 點擊次數:
物流企業是為工業企業服務的。
上海貨運公司物流的研究和物流產業的推進決不能就服務談服務,應當就企業談服務,不能一味地從物流企業的運作出發,而應當定位于工業企業的競爭戰略手段。 區域物流系統規劃是為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區域物資流動進行統籌協調、合理規劃、整體控制,實現區域物流各個要素的系統最優目標。
從企業競爭戰術的角度來考慮,最重要的決策變量有兩個:一是看是否能夠提高企業運營效率;二是看是否能夠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前提是社會物流企業的服務是否能夠滿足所要求的物流服務標準。很多跨國公司在拓展中國市場時,之所以要從本土帶物流企業甚至是配套企業到我國來為其提供物流服務,主要就是因為我們的物流企業在服務理念和服務水平上無法達到客戶所要求的服務標準。實際上,國內工業企業的物流服務需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工業化程度低是制約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http://m.cdn87.com/huadong/000043.htm
工業企業是否自營物流還與企業在供應鏈中的位置、營銷渠道戰略和產品自身的物流特性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主機廠或最終產品制造商對渠道或供應鏈過程的控制力比較強,
往往傾向于選擇自營物流,即作為龍頭企業來組織全程的物流活動和制定物流服務標準。對大宗工業品原料的回運或鮮活產品的分銷,宜用相對固定的專業物流服務供應商和短渠道物流。對高價值的產品,對外購物流服務成本的承受能力比較強。對全球市場的分銷,
上海到南平專線宜采用地區性的專業物流服務供應商提供支援。對產品線比較單一的或為主機廠做配套的企業,則往往在供應鏈核心企業的統一組織下自營物流。對技術性比較強的物流服務如口岸物流服務,企業往往采用委托代理的方法。對非標設備的制造商來說,企業自營物流是最有利可圖的選擇,但往往必須交給專業物流服務供應商去做。工業企業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組織物流服務,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做具體的分析。
目前,物流發展比較發達的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在物流領域的研究,多側重于企業物流層面。即研究作為經濟活動的物流與企業的關系,作為企業利潤源泉的物流對于企業的戰略意義。相應地,實證研究多于規范研究,即通過研究與實際結合緊密為企業提供優化策略。這一層面上與區域物流相關的研究,往往利用數量化的技術工具,多從跨國公司的角度來研究物流基礎設施、市場競爭機制以及供應鏈運作機制等問題。而較為宏觀的區域物流研究,則關注于與物流相關的區域商業分布、工作能力問題、法律協調和文化合作等問題。
荷蘭鹿特丹大學和提耳堡大學的有關學者曾于2002年做過區域物流產業和區域發展方面的研究。該研究旨在通過總結特立尼達島、多巴哥島以及新加坡等經濟區物流發展的經驗,尋找經濟區域的成功與該區域內物流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上海到南平貨運為荷蘭Curacao經濟區的建設提供理論指導。Melendez O.、Maria Fernanda在其博士畢業論文中對拉丁美洲物流基礎設施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進行了研究,并指出,就拉丁美洲而言,區域內部經濟活動發展緩慢,物流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物流基礎設施(如高速公路、海港、碼頭)水平低、數量少,而是陳舊過時的區域經濟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