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技術發展的熱點
發布于:2011/8/24 來源:m.cdn87.com 點擊次數:
上海物流公司根據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研究(2010)》報告,在未來10年,物聯網將經歷應用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三個階段,形成公共管理和服務、企業應用、個人和家庭應用三大市場。到2015年,其產業的總體規模預計將超過1萬億元,2020年將超過5萬億元。由此可見,其發展的潛力是多么巨大。其次,要為新工藝流程、設備保駕護航,使之能夠安全、高效地運轉,這樣產生的效益才會更高,也是我們自動化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物聯網由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三部分組成。在感知層中,條碼識讀器、RFID射頻識別讀寫器、攝像頭都已獲得應用,而無線傳感器網絡(WSN)則尚在研發之中,少數產品正在數據采集方面獲得試用。
智能電網
新能源領域發展非常迅速,
上海到南平貨運但風電與太陽能發電都要受到氣候的影響,而且兩者所發出來的電能很難存儲,需要靠電網吸納的有效調度,于是智能電網應運而生。
歐美等發達國家根據各自的國情及電力工業的特點,提出了不同的“智能電網”的定義,其核心理念都是利用現代信息、通信、控制等先進技術,提升智能化水平,適應再生能源接入雙向互動等多元化電網服務要求,提供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的可持續電力供應。據了解,智能電網初定于2020年建成,國家電網已經采納或去確定22項智能電網核心標準,屆時我國每年可減少消耗4.7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3.8億噸。
自動化技術發展的要點 最后,切忌將自動化技術發展為“以自我為中心”,凌駕于工藝之上。在歷史上,上世紀60年代的計算機熱,以失敗而告終;80年代的DCS熱,使絕大多數高價引進的DCS處于低水平運行,浪費了大量外匯,這都是由于工藝發展的速度遠遠低于信息工業和自動化技術發展的速度所致。因此,主次關系不能混淆,自動化技術與工藝其實是“皮”與“毛”的關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在一年多以前,民航人士對“鐵路不會分流航空客流”還信心十足,
上海到南平物流而此時“陸空之戰”已經拉開序幕。未來,高鐵還將覆蓋中國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大片區域,而那里往往也是民航航線最集中、黃金航線最多的地方。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東航董事長劉紹勇提議關注高鐵與航空業對市場的爭奪。他認為高鐵沖擊了國內60%以上的民航市場,將對民航形成直接而持久的壓力。而國航董事長孔棟更為擔憂的是,高鐵將改變中國綜合運輸體系的現有格局。
當前,自動化技術發展的關鍵問題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重視用戶在應用科技工作中的地位。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如果不重視用戶的需求,任何工作都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重視用戶的需求,并尊重用戶的意見,還要將“產學研”的觀點轉變為“產學研用”,這樣才利于技術應用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