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貨運公司:物流信息化發展趨勢
發布于:2011/11/1 來源:m.cdn87.com 點擊次數:
據了解,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農產品集散中心、中國南方最大的農產品價格形成中心、中國南方最大的農產品交易信息中心、中國南方最大的物流配送中心、中國南方最權威的農產品標準形成中心”等五大中心,實現“農產中國、物聯東盟”是規劃建設“中國-東盟(田陽)國際現代農業物流園”項目的最終發展目標。
讓我們想象一下。未來,某貨主需要將自己的一集裝箱紡織品從北京運到美國華盛頓,貨主只要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統一的物流信息平臺上面發布這個消息,物流信息平臺便自動通過龐大而智能的優化系統對這個業務所需要的資源進行合理調配,
上海貨運公司生成精確的多式聯運方案(當然包括報關、報檢、供應鏈金融等綜合一條龍服務),而后開始貨的移動過程,這個過程是全程可視的,主要由運輸車船上面所裝的GPS/GIS,每隔數秒向最近的通訊基站發送一個地址脈沖來實現,貨主可以安心坐在辦公室中吹著空調、喝著咖啡,只等貨到收錢„„
精細化是信息化的生命,如同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在經歷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掠奪式開發之后,粗放型的經濟使我國制造業在經歷了原材料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土地價格飛漲,人民幣升值等沖擊之后大批量倒閉。相比較日本,在上個世紀初便開始了精細化生產的研究與積淀,豐田生產模式TPS也成為了世界制造業爭相效仿和學習的對象。中國制造需要精細化,同樣,信息化也需要精細化。
未來,席卷全球的信息化將導致一場智能化的革命,物聯網的發展也離不開智能化,未來的社會也將是智能化的社會。物流供應鏈信息化發展,其實已經朝著“六化”發展了。
所謂的一體化就是物流供應鏈信息化平臺的一體化,平臺的一體化,
上海物流公司需要的是信息化構建初期基本資料的標準化和統一化。就如同是樂高積木,集合不同職能的物體拼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汽車,或者是輪船等。對于信息化來說,如果底層的基本資料是統一的,一套模塊化的TMS系統再加上一套WMS系統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一個一體化的物流信息化平臺,再加上財務管理、生產管理、CRM、SRM、HR等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七經六脈都打通的信息化平臺,這就是一體化帶來的意義。
謝澤宇發表了熱情洋溢地致辭。他說,項目的開工建設是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掀起“第四季度項目建設新高潮”的統一部署,是百色向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獻禮的項目之一,也是百色市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件大喜事。他還認為項目建成后,將使田陽成為中國重要的“菜籃子”和“南菜北運”基地,使田陽成為“服務桂西、聯通華南和大西南、輻射東盟各國”的區域性國際化農產品流通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