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貨運公司:物流的升級 信息的博弈
發布于:2011/10/31 來源:m.cdn87.com 點擊次數:
物流行業專項補助資金,希望能納入決策層考慮,鼓勵創新落實到政策層面。
要讓老百姓喝上干凈水、呼吸上新鮮空氣。這是河南省第九次黨代會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發展目標。
楊志萍剛開始啟動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物流。“就好像老黃牛拉車,一抬頭發現自己已走在現代物流的道路上了。長通的貨運與物流接軌完全是一種自發結果。”
在跑運輸的過程中,有客戶跟楊志萍商量,能不能把貨給長通,等貨到了地方,長通替他們收錢——畢竟和長通打了這么多年的交道,彼此有著充分的信任。楊志萍一想,這樣完全可以做到。于是2001年,在此基礎上長通提出貨款改革和銀行接軌,開始運營起了資金流。代收貨款的河南物流新模式開始誕生。
沒上過大學,自謙文化不高的楊志萍,把自己的物流網絡構建為一個親情的網絡。
她經常把母親掛在嘴邊,將一個行業領先者的誕生歸結為一個小小的愿望:“我只是想我的媽媽能夠過上好日子。”
河南省交通物流業協會秘書長史強認為,日益增長的人力和運輸等各項成本,也使得物流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經營壓力。上海貨運公司破解高成本物流難題,同樣成為擺在物流行業自身面前的一道難題。
正如楊志萍所稱,信息化是物流行業增長的“倍增器”、物流發展方式的“轉換器”、物流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可喜的是,信息化建設已被河南物流企業重視。2007年3月10日,許昌眾品物流公司在全球最先進的美國UPS公司物流管理系統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未來業務發展規劃及實際業務需求,開發了自有的食品冷鏈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這一系統的上線,為眾品物流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她希望以家文化的方式對員工進行管理。她說希望自己做員工的大姐,而非老板。她似乎真的準備好了做一個大姐的角色。在長通,員工買房,公司可以出面擔保貸款,買車也是一樣。
過年的時候,楊志萍給每個員工的小孩發紅包,孩子們喊她“姑媽好”。有一年春節貸款到期,一下子就“窮”了,給孩子們的紅包由一百變成了二十,于是她給每個孩子鞠躬:“對不起,姑媽沒努力。”第二年春節,她又把一百變成二百,補上了去年的“沒努力。”
無奈之下,楊志萍借了妹妹幾萬元給了財務,可是竟沒有一個人來領工資。財務室的桌上還留了一張字條:大姐,有困難,我們大家一起扛!
2002年3月,長通與同濟大學合作,斥資200萬元開發長通物流軟件系統,實現信息流與資金流同步,創建國內第一個零擔物流軟件模式。2006年10月,長通物流又與鄭州市商業銀行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聯合推出國內物流界首張銀企聯名卡。
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認為,上海大件運輸的創新將物流服務和資金流進行了有效整合,有助于解決資金市場的不規范和信用度不高問題,是河南物流企業對解決行業難題進行的一次成功和全新的探索,在業內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今年7月17日,在長通20周年生日之際,河南人民會堂,由河南長通物流聯合中國電信、鄭州銀行共同推出的“暢愚3G物流寶”,正式投入使用。 這不僅標志著河南本土物流業信息化水平上升到了一個新高點,也意味著本土物流企業正式向高成本物流宣戰。
“信息化將是降低物流高成本的重要支點。”楊志萍表示,“破解物流高成本難題,一方面,需要政府從制度和行政體制上進行改變,降低過橋、過路費。另一方面,就物流行業本身而言,需要大力推進信息化,降低行業的整體運營成本。”
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18%,比發達國家高出1倍。中國商品流通領域居高不下的物流費用,增加了民眾的生活成本,助長了通脹的趨勢。